咬定“转变”不放松 ——来自中国竹产业的调研报告(下)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刘羊旸)
“咬定青山不放松”是郑板桥在咏竹诗《竹石》中描写竹子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牢牢地咬定青山,以形容竹子顽强生长的性格。而对于竹产业来说,它的发展壮大则离不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青山”。
记者近日在浙江、江西等竹产业发达地区调研时了解到,我国竹产业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也获得了一些宝贵启示。
科技引领产品结构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江西铜鼓江桥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主打产品为竹地板,产品结构单一,利润微薄,为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寻求更大发展,公司花费近4年时间自主研发了竹键盘、竹鼠标,已先后申报了19项国家专利。
竹键盘的问世打破了塑料键盘“一统天下”的历史。“我们在全国18个省市拥有100余家代理商和经销商,产品除国内市场外,已远销美国、韩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桥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绪泉说。
“对竹子的加工利用应该是五花八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表示,目前我国竹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这将束缚整个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应不断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多用途,不同档次的产品,从新领域拓展新的市场。
事实证明,竹产品由结构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
最初以做竹子工艺品为主的浙江谈竹庄竹纤维公司,曾有个产品是用竹条串接而成的工艺品马甲,这使公司董事长毛才清萌生一个念头:竹子本身是有纤维的,能否把竹纤维抽出来织成真正的衣服。
“当时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毛才清说,“但从企业创办之初,我就考虑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出新产品,所以我就大胆尝试,把竹子分块交给竹材专家、纺织专家去研究,2004年公司把竹纤维产品推向了市场。”
但由于竹纤维干湿强度差别大,刚生产出来的竹纤维袜子,上午穿的,一出汗,下午脚尖就破了。面对新问题,谈竹庄继续攻关加以改善,在脚尖部分加入涤纶等成分,这样就不易破了。
“科技创新是个不间断的过程,我们力争每年都要研发出新产品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江西康达竹业集团董事长赖学桂说。康达竹业2009年底,决定投入上亿元,对全集团竹地板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产品由目前单一的竹地板向竹木复合地板、竹材重组材地板等地板的纵深领域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西的毛竹林面积和浙江省相当,而2006年时江西的毛竹产值只有26.3亿元,而浙江是118亿元。“主要原因在于竹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的工艺水平及综合利用率不高。”江西省竹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光胜说。
目前江西正全方位地学先进,狠抓科技兴竹和竹产品的精细加工,把提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率放在首位。截至2009年底,江西竹产业总产值已近120亿元,是2006年的近5倍。
“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滞,目前我国利用最多的是毛竹,而仍有很多其他竹种还需要科技进步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同时仍有一些竹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没有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这都需要科技的引领。”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副主任费本华表示。
由热衷出口转向内外兼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外订单受到影响,这让我们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开始更多地研究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研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兴告诉记者。
“由于我国竹产品在海外备受青睐,很多生产企业重外销轻内销,而且大多是做贴牌,企业利润虽微薄,但相对稳定,且很多事不用管。”安吉县竹产业协会会长胡正坚说。
曾经的安吉,其竹产品30%内销,70%出口。近几年有所转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企业把视野转向国内市场的拓展,并意识到要做自己的品牌。
陈永兴说:“刚开始做国内市场是很艰难的,前期要做很多投入,也许短期内不会获得收益,但国内市场我们是会坚定不移地做下去的。”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陈永兴表示,做国内市场让他最苦闷的是消费者不买账。要改变这一状况,他认为,一方面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研究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以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方面则要做好营销,加大宣传力度。
“竹子虽说是传统材料,但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突破传统应用范围,且性能和品质已得到优化,但消费者的观念还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永兴说。
目前,永裕已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全竹低碳家居生活体验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全竹家居,引导消费。
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如何拓展市场?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表示,要内外兼修。国内市场要研发出更多满足百姓需求的产品,做好消费引导,让这种对环境友好的资源性产品被更多人认可。还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国际市场上,在争取恢复外贸订单的同时,企业则应考虑怎样从以贴牌为主转向以自有品牌为主,这需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同时做好销售渠道,虽然这一过程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看会受益匪浅。
三产协同带动创龙头打品牌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要靠一二三产协同带动。”唐中祥说。
安吉坚持加强资源培育,实现一产提升。现代化林业设施的改善和森林食品的综合开发,大大提升了竹林经营效益,2009年全县竹林一产收入达7亿元,仅此一项,林农年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
“要使竹农长期增收,仅靠一产是远远不够的。”安吉县林业局党委书记陈炎青说。为此,安吉实施了竹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一是开发竹产品,致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实施全竹利用,发展高效循环经济;三是扩大产业规模,构建产业集群。
“竹子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竹子价格快速提升,实现了一产、二产相互促进,循环拉动。”唐中祥说。
与此同时,安吉以资源为基础,统筹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竹子第三产业,实现产业效益多元化。先后建设了龙王山黄浦源景区、竹子博览园、中国大竹海等景区,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
2009年,安吉全县接待游客5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全县从事旅游及农家乐经营的农民18000余人,年平均收入超过3万元。
尽管安吉竹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其产业链完整,但一二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基地、培育水平、研发力量组织化、产业化体系目前还未形成。
安吉的一二三产还面临以下问题:一产怎样规模化,人均是否都能高效培育;二产怎样提高利用、环保水平,如何提高组织化水平;三产对外怎么有统一的品牌,现在的品牌仍以各家为主,比较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研究从制度层面产业化,加大对一产的培育,二产的支持,三产的整合。”唐中祥说。
面对企业总量大,但个体规模小且散的现状,安吉正着手企业重组,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打出有影响力的品牌。
同为竹乡的江西奉新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此,奉新一方面抓龙头带动,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上下游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战略性协作关系,互相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强化产业凝聚力,进而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