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涵养至真、至坚、至深的为民情怀,在各自岗位上再谋新篇、再出新招、再开新局,更多更快更好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民之情,当“至真”如高原之天,澄澈万里、毫无杂质。 时隔二十三年,再次踏上雪域高原,二十三年西藏山乡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领袖将各族人民放在心上的炽热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进藏之路,山高水远,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来不畏山高水远、不惧前路艰险。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确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份初心使命代表着一种心无杂念的纯粹,因为对共产党人而言,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的利益和唯一的利益,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特殊的利益。100年来,我们党始终怀揣着“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让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有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所到之处感受到了大家对过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这是性格有如青稞酒一般淳朴真诚的西藏人民对共产党人“初心为民”的“真心回应”,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生动写照。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时常问一问自己的初心还在不在?还真不真?还纯不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员干部要时常给自己的初心“除尘去垢”,做到慎初、慎独、慎微,确保初心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勇毅前行。 为民之情,当“至坚”如高原之路,跨越山河、始终不渝。 要致富,先修路。过去,世界屋脊、千年冰雪、高寒缺氧,西藏被称为“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如今,青藏公路、青藏铁路、首条电气化铁路相继开通,一条条“天路”不仅打通了脱贫致富之路,更打通了党群连心之路和实现梦想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道路之所以力量无穷,不仅在于道路的正确性,还在于“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00年来,初心使命有如“指路明灯”引领我们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趟过了一条条急流,抵达了一座座高地。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西藏实际的,我们要好好领悟它,使之变成贯彻方案、落地生效。按照这样一个立场、观点、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发展之路。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循着党中央开辟的“大道”坚定前行,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精准发力,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为民之情,当“至深”如高原之水,厚植根脉、孕育梦想。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西藏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上之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今非昔比的景象,源自于我们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人民、取信人民、依靠人民,源自于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北京路”到“湖南路”再到“山东路”,在党的领导下,300余万高原儿女同操着大江南北口音的援藏干部、部队官兵、创业者们等一道奋斗,共同开创了今日之西藏的繁荣稳定局面。“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取经,把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用实际行动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三问”,用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