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 述职述廉 党课 两委
  • 当前位置: 主页 > 评论感想 > 心得体会 >

    学习袁隆平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15 22:36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络 点击: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的一生都在做一粒种子的事业,带着梦想去了远方的袁隆平还原成了大地上的一粒种子,种在他深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上,滋养万物,生生不息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的一生都在做一粒种子的事业,带着梦想去了远方的袁隆平还原成了大地上的一粒种子,种在他深深爱着的祖国大地上,滋养万物,生生不息,也种在无数人的心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梦想接续奋斗。

    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要向袁隆平学习他信念坚定、甘于淡泊,为国为民、甘于奉献,躬耕田野、甘于清贫的精神,在远大理想中坚守初心,在追逐梦想中坚持不懈,勇担时代重担,不断奋勇向前,争做一粒好种子。

    信念坚定、甘于淡泊

    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袁隆平同志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便已经有先天下之忧的忧患意识了,那时的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自己的研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遭受过上千次的挫折和失败,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永不放弃,他不断挑战世界难题、攀登科学高峰,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的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国为民、甘于奉献。

    袁隆平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深厚情感、无比热爱国家的人。他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基本前提。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正是带着这种为国为民的强烈使命感,袁隆平在规划人生目标、选择科研方向上,始终将人生出彩的“自我”服从于国家、人民需要的“大我”。朴素的爱国为民情感,让袁隆平始终揣怀“禾下乘凉”和“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这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辈子为此奋斗不止。如今,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支起了有效的屏障,还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世界带去抵御饥饿威胁的福音。

    躬耕田野、甘于清贫。

    “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淡一点”。袁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他誉满全球的时候,却仍然躬耕农田,淡泊名利,依然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毅然乐此不疲地奔波于试验田与稻田之间。“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隆平同志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从一株雄性不育株,到三系配套成功,袁隆平为之整整奋斗了10年;“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他在科学探索的崎岖道路上从未止步。袁隆平的一生,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这份沾满泥土、刻在大地上的答卷,因为写满“丹心从来系家国”的信念与忠诚而无比厚重。


    袁隆平奋斗一生的“伟大的事业”,关乎中国饭碗,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我们对袁隆平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